漳州核电2号机组钢衬里模块三吊装就位
4月27日8点38分,随着钢衬里筒体4段与筒体3段的精准对接,“华龙一号”漳州核电2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钢衬里模块三吊装就位,吊装过程安全、质量整体可控、在控。本次吊装工作为系统工程中的SAFER模型工具在工程中的首次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漳州核电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钢衬里模块三是漳州核电起吊的第九个安全壳钢衬里模块,总起吊重量约为187.22t,由筒体4段、5段组成,高度为9.96m,直径为46.812m,吊装就位后钢衬里筒体顶标高达到19.955m。
为顺利实现2号机组钢衬里模块三吊装节点,漳州核电首次使用了SAFER模型工具,通过SAFER模型运用和验证,形成了钢衬里模块吊装高风险作业管控标准化闭环管理流程,产生了核心数据“关键步骤梳理及风险评估单”和“安全控制单”,建立了指导后续各单位开展高风险作业管控前期准备工作的“危险源检查表”“控制点设置标准”等标准文件,更有利于漳州核电项目高风险作业管控体系化、标准化。
本次钢衬里模块三吊装采用重新组装的德马格CC8800-1型1600吨履带式起重机,漳州核电项目管理大团队针对新组装的1600吨履带式起重机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起重机主臂、连接节点、钢丝绳、卷扬机、制动系统、吊索具等进行检查,并在专项组共同见证下完成起重机功能性试验和载荷试验,起重机各项试验结果合格满足吊装需求。
来源: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
4月28日,在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等单位的共同见证下,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采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承制的福建漳州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福建漳州核电厂一期工程是国内继福清5、6号示范工程后的第二个华龙一号工程,是我国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从“示范”到“标准化”的标志性工程。
相比于福清5、6号机组,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反应堆功率由3050MWt提升至3180MWt,控制棒组件由61组增加至69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完成了适应性的设计改进,提升了电厂的核安全性、增强反应堆的可控性和设计性能。
作为核电站核心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唯一不可更换的主设备,因此被誉为压水堆核电站的“心脏”,代表了核电站主设备的重要性、先进性、成熟性,其制造质量对核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水压试验是检验其整体强度、密封性和主焊缝质量的重要“试金石”,也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对此,核动力院采购部周密策划、设计部门技术护航,中国一重专项落实,各方协同合作,全力保障水压试验前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完成。4月28日上午,随着泵体的启动,漳州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厂水压试验正式开始,升压至最大试验压力并且保压30分钟后,逐步降压,期间同步进行了检漏管环腔压力试验,各项试验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经现场各方共同确认,漳州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一次成功。
漳州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的成功,体现了我国第三代核电的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标志着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型向批量化和标准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