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适合担当海南主力电源
从“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角度看,海南省经济将快速发展,推动能源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可能面临局部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海南全省水电已基本开发完毕,后续开发潜力较小;煤炭资源贫乏,在“去油减煤”政策背景下,未来煤电在海南逐步退出已成共识;气电成本较高且不低碳,发展规模应适度;风、光资源虽然丰富,但能否发展成为主力电源,仍待深入研究。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能否发展成为主力电源,主要受制于储能技术和自身发展条件。风电、太阳能发电属于低密度新能源,研究表明,海南当地风、光可利用资源量难以独立满足该省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而如果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必将改变海南岛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现状,激发土地利用矛盾,甚至带来不可预见的新环境问题,这与海南生态旅游岛的定位不符。因此,2020年后海南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保持不变,是更合理选择。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电源发展方向与选择、战略定位要求等情况看,“十四五”及中长期海南深入推进实施高比例核电发展,对于海南建设清洁能源岛和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我国核电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经济性高,海南省核电厂址丰富,也有在运核电厂的社会基础,具备发展核电的基本条件,核电适合承担海南电力系统发展主力电源的角色。当然,海南电力系统总体规模偏小,电源布局不均衡,西部电源集中、北部及东部负荷中心电力供应有限,分区间电力交换较大;电网结构仍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联网二回路工程的建成虽使海南告别了长期以来孤岛运行的历史,增强了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电力交换能力,但“大机小网”现象仍长期存在;海南海底电缆容量太小,抽蓄电站发展空间有限。当然,海南高比例发展核电,会面临大容量核电机组并网运行安全、核电配合电网调峰、源-网-荷-储统筹协调发展,以及核电比例提高影响全社会用电成本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