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FSA) 会议上,颁发了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荣获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法国科学家Patrick Mora教授等人。
站在领奖台上,贺贤土谦逊地表示,这个奖属于集体,“我只是代表我们国家来领奖”。
每两年颁布一次的爱德华·泰勒奖是世界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由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
贺贤土,1937年生于宁波镇海,初中毕业于镇海辛成中学(现镇海中学),此后在宁波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7年考上浙江大学,196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进行核武器理论研究的九所(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受到邓稼先等大科学家的指导,和他们一起工作。
据了解,贺贤土此次获奖,是凭借他和团队多年来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贺贤土就为我国的ICF研究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为中国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年龄关系不再担任首席科学家后,这位年逾八十的科学家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近年来,他还提出了不同于国际上现有ICF点火途径的新型混合驱动点火模型,备受国际同行关注。